楚靖王朱均鈋:有明一代唯一一个通过过继承袭爵位的亲王_朱季_楚康王_朝廷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8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头条创作挑战赛

天顺六年(1462年)冬季,一封来自湖广武昌府的讣告摆在了明英宗案头。楚藩东安王朱季塛(音li)于九月二十六日辞世。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感到太过惊讶,因为大明立国已近百年,太祖系亲王已代代传承,郡王的去世已是司空见惯。多年来朝廷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赐谥、祭葬体系,通常无需皇帝亲自过问。

据《明英宗实录》记载,朱季塛的去世具体情况如下:“丁巳……楚府东安王季塛薨。王,楚庄王第三子,母夫人邬氏。宣德元年生,正统二年册封,至是薨,享年三十七。讣闻,上辍视朝一日,谥恭定,遣官致祭,命有司营葬。”如同其他郡王的去世一样,朝廷依照惯例安排了相关事宜。

然而,尽管朱季塛的去世看似简单,实际却为朝廷和楚藩带来了不少麻烦。因为楚藩第四代王楚康王朱季埱(音chu)在当年年初已经去世,留下了仅八个月大的庶子。这意味着,作为楚康王的胞弟,朱季塛被任命为侄子的监护人,肩负着照料侄子的责任。朱季塛的去世,也使得楚王继承人监护人的职位空缺,朝廷不得不再度为此事头痛。

楚藩前两代王的长寿和众多子嗣使得这一家族显得尤为稳固。首封楚王的楚昭王朱桢享年61岁,拥有10个儿子;而继承楚王的楚庄王朱孟烷虽然早逝,享年58岁,但也有4个儿子。然而自第三代起,楚王的寿命和子嗣的繁盛问题便逐渐显现出困境。

展开剩余82%

第三代楚王朱季堄早逝,年仅31岁且没有留下嗣子。正因如此,朱季堄的弟弟朱季埱便以“兄终弟及”之理继承了楚王之位,然而到了天顺六年,他也因病早逝,年仅40岁。此时,楚藩的继承问题更加复杂。尽管楚康王留下了唯一的儿子,但他年幼无法处理大政,且无法担负起长辈的丧事。因此,朱季塛不得不上疏朝廷,请求皇帝为楚王府的事务做出妥善安排。

在明英宗的指示下,朱季塛负责了楚康王的丧事,并成为其侄子的监护人。鉴于王子年幼,且为了避免东安王权力过大,明英宗将楚王府的日常事务交给了王府的官员,如承奉、长史等,以维持平衡。“壬戌,书与东安王季塛曰:‘承喻,以兄楚王薨逝,庶生子甫八阅月,本府庶务及丧礼无人维持,朕闻之恻然于怀。已敕承奉、长史等官用心整理府中内外庶务。至若丧葬礼仪,事体非小,不可轻易差失,王宜主管以毕其事。其庶子幼小,继承所系。尤须戒谕乳保之人用心育护,俾有成立。此乃兄弟之谊,在所当然。宜加意慎行之,以副朕笃念亲亲之意。’”(《明英宗实录》)

然而,不幸的是,朱季塛未能活过这一年,追随胞兄而去。即使如此,小王子也未能存活,夭折于婴儿期。因此,朝廷终于不再需要为谁担任监护人而纠结。随着楚康王家族绝嗣,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——下一任楚王应由谁继承。

《皇明祖训》明确规定,“兄终弟及”是继承顺序的核心原则。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皇帝的子嗣,也适用于藩王,楚康王朱季埱便是通过这一条法律继承了楚王之位。实际上,许多藩王的传承都遵循此法,秦、周、蜀等藩王亦曾经历过类似的继承案例。

根据这一原则,楚康王的继承应该由他的兄弟中长者继承。朱季塛的兄弟有四人:楚宪王朱季堄、楚康王朱季埱、东安王朱季塛和大冶王朱季堧。大冶王朱季堧早逝时年仅22岁且没有后嗣,他的去世意味着楚王家族的另一支也未能延续下来。因此,按理来说,继承人应该由朱季塛的次子朱均鈋来担任。

然而,朱均鈋的身份复杂。自汉代以来,继承大宗必须遵循“继统即继嗣”原则,即要从“大宗”中选出一个继承者,并过继给大宗,以便合法继承。因此,尽管朱均鈋是东安王朱季塛的庶长子,但他并未被封为首封郡王,这使得他无法直接继承大宗。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,使得朝廷在认定朱均鈋身份时困难重重。

幸好,自土木堡之变之后,朝廷逐渐形成了一个潜规则,即继承人需经过先王丧期的“服阕”才能继承爵位,这一丧期长达27个月。因此,朝廷有足够时间来研究如何解决朱均鈋的继承问题。

经过天顺朝的拖延后,明宪宗于成化元年(1465年)做出了最终决断——朱均鈋被过继给楚康王名下,正式以嗣子身份继承了楚王之位。“命楚府永安恭定王(阿越注:当为东安恭定王)庶长子均鈋继楚康王,袭其爵。”(《明宪宗实录》)

经过确认身份后,成化元年(1465年)四月,朱均鈋正式被册封为楚王,仪式由安远侯柳景、大理寺右寺丞宋旻主持。与此同时,朱均鈋并未因此而遗忘东安王府的继承问题,确保了次子朱均钸也得到了相应的封号。

此外,朱均鈋还继承了楚王家族的“忠孝”家风,不仅礼仪周到,还对国家边防作出了贡献。例如,他为朝廷提供了大量战马支持,成化二年(1466年)三月,甘肃巡抚徐廷章报告称,楚、庆、肃三王府积极支持边军,楚藩贡献了200匹战马。

朱均鈋也非常注重对宗室的庇护。比如在其叔祖景陵顺靖王朱孟炤去世后,朱均鈋便为其宗祀事务积极安排。他的这一举动被朝廷称赞为“有节义”,并为朱孟炤的宗祀继续传承提供了保障。

朱均鈋的管理风格显得非常细致入微,并在各方面表现出了一个理智且宽厚的藩王形象。即便是在处理家庭纷争时,他也展现出了不偏不倚的态度。关于东安王朱均钸与弟弟朱均錭的争执,朱均鈋积极介入,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

尽管如此,朱均鈋依旧秉公执法,对待那些犯重罪的宗室成员毫不手软。例如,永安王府辅国将军朱均锘因行为不端,屡屡做出不当行为,最终被朱均鈋上奏朝廷,导致其被判死刑。

朱均鈋的治政风格,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认可,也在楚藩内部为家族成员赢得了较好的生活保障。在处理宗室事务时,朱均鈋采取了灵活的措施,避免了不必要的政治冲突,确保了楚藩的稳定与发展。

发布于:天津市